清华大学机械系熊卓、张婷课题组实现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
2024/03/27
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太空生物3D打印构建精准肿瘤病理模型,对于太空肿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空间微重力、辐射、发射过程强振动等环境因素对太空生物3D打印成形效果与细胞活性的不利影响,同时卫星所能携带的重量十分有限,使得活细胞组织模型太空3D打印难度非常大,国际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为应对上述挑战,清华大学机械系熊卓教授、张婷副教授课题组经过近三年攻关,研发了一整套肿瘤模型空间3D打印与培养自动化系统(总重仅6公斤);研制了适用于空间微重力环境的温敏生物墨水和悬浮介质体系,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打印性能、室温存储及防泄漏特性,有效解决了肿瘤模型样品的在轨打印和原位培养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双色荧光显微镜空间原位自动成像技术,设计了一套可自动遥测、控制和分析的软件系统,可实现肿瘤模型样品的在轨打印、自动对焦、荧光成像及数据回传。
图1.发射前调试、安装与发射现场
今年6月7日,课题组研发的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与培养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顺利完成在轨试验,开创了肿瘤模型太空3D打印的先河。根据回传数据分析发现,空间微环境有利于三维肿瘤模型的精准打印与长期形态维持,同时增强了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未来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有望加速太空肿瘤医学研究的发展。
图2.3D肿瘤模型的在轨打印流程与实验结果
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卫星平台的肿瘤模型在轨3D打印”(Satellite-based On-orbit Printing of 3D Tumor Models)为题,于2023年12月27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清华大学机械系2020级博士生莫兴武、博士后张艳梅及2022级博士生王子萱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熊卓、张婷及机械系助理研究员方永聪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清华丰田联合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上海赛诺瑞会展有限公司 8041
-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20906
-
重庆计算机学会 18083
-
集运电器有限公司 18072
-
广州悦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8168
-
巨燈照明有限公司 20992
-
湖北省武汉大学 17999
-
新加坡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 18151
-
山西财经大学 21048
-
上海容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2983
-
Science & Engine 22871
-
上海交通大学 2359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971
-
昆明兴达会议服务公司 22952
-
武汉金钥匙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2075
-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 2309
-
第八届信息与通信技术国际会议 23122
-
户外媒体传播 17877
-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17988
-
丝绸之路国际和平智库 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