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海外合作者在地幔深部挥发份起源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1
![]() |
图 氧化镁出熔体“萃取”地核中的原生氦,供给深部挥发份储库
地幔深部挥发份(如碳、氢、氧、氮等)的起源及运移过程能够约束行星起源及演化条件,影响地球深部热对流模型及板块构造运动,对地球起源、演化及地表环境等有重要意义,所以一直是地球科学的关注焦点。目前,主流学说认为“自上而下”的板片俯冲对深部挥发份的贡献举足轻重,但地幔深部原生氦的发现暗示地幔深部可能存在原始的挥发份储库;同时,越来越多的地球化学观测都表明地幔深部的挥发份含量显著高于浅部,并且形成时间极早。但鉴于直接观测的缺乏和实验模拟技术局限,对于这些深部挥发份储库的来源及演化依然存在较大争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501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杜治学研究员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邓杰合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深部挥发份(即氦元素)在地核物质铁合金与地核出熔体间的分配,发现氦元素在地核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对地核出熔体氧化镁有极强的亲和性。由此推论出地核出熔体氧化镁会“萃取”地核中大量的原生氦,通过出熔过程将其从地核运移至地幔底部。即地核挥发份直接供给地幔深部挥发份,地幔深部挥发份可能部分来自于地核。
本研究成果以“地核出熔体供给地幔深部原生氦(Primordial helium extracted from the Earth’s core through magnesium oxide exsolution)”为题,于2023年6月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3-01182-7。此研究为地幔深部挥发份储库的来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指出了挥发份循环从地核到地表的“自下而上”的新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哈尔滨医科大学 1949
-
长沙赢润生物 17879
-
BIMTDoctor 17866
-
北京似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2806
-
广州鑫亚展览有限公司 17794
-
中国化 学会 20862
-
廊坊会议展览有限公司 7852
-
febm2017 23902
-
广州市金晔展览有限公司 7793
-
武汉理工大学 17882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850
-
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 1855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1767
-
哈尔滨汇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7857
-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 7807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0843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7898
-
宝安中旅大厦 20927
-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 17953
-
同济大学 2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