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廖小军教授团队综述非热加工食品中的细菌“幸存者”:新型加工技术面临的安全隐患与应对策略

2025/06/03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廖小军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发表了题为《食品非热加工残留细菌》(Surviving bacteria in non-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的论文,系统分析了非热加工技术中的残留细菌现象,揭示了细菌通过亚致死、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及芽孢等多种方式,在超高压、高压二氧化碳、脉冲电场及非热等离子体等非热加工后得以存活甚至恢复活性,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风险。该工作系统梳理了非热加工残留细菌的定义、来源、特征、存活和复苏机制,讨论了其对食品安全可能构成的威胁以及防控手段。本研究中国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食品学院廖小军教授为通讯作者,杨东副教授为第一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廖小军教授团队综述非热加工食品中的细菌“幸存者”:新型加工技术面临的安全隐患与应对策略

当前,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营养与新鲜度提出更高要求,非热加工技术因其在较低温度下即可有效杀灭微生物,并能保持食品原有的感官与营养品质,日益受到食品行业的青睐。然而,部分细菌通过复杂的适应机制能够幸存下来,形成潜在食品安全隐患。该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非热加工过程中细菌存活的三种主要形式:亚致死损伤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和芽孢。这些细菌在受到非热加工处理后未完全灭活,且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以恢复繁殖能力,甚至引发食品腐败或食品安全事故。

这些不同状态的残留细菌尽管来源与形成机制各异,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特征:首先,它们均可由多种环境胁迫诱导产生,包括冷藏、酸性、氧化、营养匮乏等常见食品加工条件;亚致死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常由非热加工技术直接诱发,而芽孢多在非热处理前已形成;其次,这些细菌处于代谢活动显著下降的状态,是其自我保护的关键策略,既减少能量消耗,又抑制有害代谢副产物的生成;第三,它们在适宜条件下具备较强的复苏能力,可能在营养恢复或诱导分子(如Rpf、AI-II、芽孢萌发剂)作用下重新恢复分裂能力与致病性;最后,亚致死被视为细菌对胁迫的被动应答,而活的非可培养和芽孢状态则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适应策略。这些机制协同保障了微生物种群在不利环境下的延续。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廖小军教授团队综述非热加工食品中的细菌“幸存者”:新型加工技术面临的安全隐患与应对策略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形成及复苏机制

针对非热加工残留菌,该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通过优化非热加工参数(如压力、CO₂浓度、电场强度等)可显著减少亚致死、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和芽孢的形成。此外,非热技术与温和加热或天然抑菌剂的协同应用,也显示出更强的杀菌潜力,同时可保留食品品质。其次,提升检测手段对于识别活的不可培养细菌至关重要,Viability PCR、流式细胞术、数字PCR结合染料(如PMA)等新技术手段,可实现对活的非可培养细胞的高灵敏度识别与监测,为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这些技术手段与工艺策略相结合,为建立更稳定的非热加工食品微生物控制体系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228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D2101405)的资助。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数字媒体、影视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DMFTCSD 2025)(2025-9-10)

2025矿产资源、地质学与资源勘探国际会议(ICMRGRE 2025)(2025-8-5)

2025年心理健康、疾病与行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MHDBS 2025)(2025-8-15)

2025年智能船舶与控制工程国际会议(ICISCE 2025)(2025-9-12)

2025年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EMID 2025)(2025-8-30)

2025年工程管理、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IEMRSD 2025)(2025-9-23)

2025年数字经济与云计算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DECCT 2025)(2025-9-16)

2025年大数据、云计算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BDCCCE 2025)(2025-8-21)

2025机器视觉、光学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MVOAI 2025)(2025-9-13)

2025年人工智能、电力电子与电网国际会议(AIPEPG 2025)(2025-9-5)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