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在负电容和负电感元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9


图1 面向集成电路系统的负电容或负电感元件

 

图2 对正电感元件匹配的带宽对比:(a)负电感元件匹配结果;(b)传统正电容元件匹配结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022045、U22B2016)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李越副教授团队设计制备了波导集成的负电容和负电感集总元件,在电路中实现了超过传统正电容和正电感元件3倍以上的阻抗匹配带宽,具有集成度高、结构简单等性能优势,为宽频带、低损耗的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以“基于负电容和负电感实现的宽带波导超构电路(Negative Capacitors and Inductors Enabling Wideband Waveguide Metatronics)”为题发表在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2808-z。

  负电容和负电感是一类特殊的电路元件,具有与传统正电容和正电感元件截然不同的阻抗特性,可以使电路的阻抗匹配带宽突破传统的共轭匹配极限,实现宽带阻抗匹配。将其应用于射频集成电路,能显著提高系统性能。然而,现有的负电容和负电感元件通过多阶晶体管的有源电路实现。这种方法一方面引入了晶体管的直流功耗,另一方面限制了射频集成电路的高频性能。同时,在有源电路中,晶体管的偏置电路会增加电路设计的复杂度,为射频电路系统的进一步集成带来了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李越副教授团队提出了在导引电磁波的波导中集成介质薄膜实现负电容和负电感的方法。他们通过在波导中插入具有不同介电常数或磁导率的介质薄膜,实现了四种不同色散类型,包括正常数色散、负常数色散、正Drude色散和负Drude色散,从而构建与波导具有不同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电容或电感元件(图1)。具体而言,当介质薄膜与波导的介电常数差值为正常数,即形成正常数色散时,实现并联的负电感元件;差值为负常数,即形成负常数色散时,实现并联的正电感元件;差值符合Drude模型曲线(Δε = Const.×(1−ω022),Const.为正常数),即形成正Drude色散时,实现并联的正电容元件;差值为Drude模型曲线的负数(Δε = Const.×(1−ω022),Const.为负常数),即形成负Drude色散时,实现并联的负电容元件。另一方面,当介质薄膜与波导的磁导率差值为正常数色散时,实现串联的负电容元件;为负常数色散时,实现串联的正电容元件;为正Drude色散时,实现串联的正电感元件;而为负Drude色散时,实现串联的负电感元件。在此基础上,李越副教授团队进一步实验验证了负电容与负电感的匹配效果。实验采用负电感对正电感进行阻抗匹配,可以实现41.36%的阻抗匹配带宽,透射系数大于0.707(图2(a))。作为对比,采用正电容对正电感进行阻抗共轭匹配,只能在13.62%的带宽内实现透射系数大于0.707的阻抗匹配(图2(b))。该实验结果证实了负电容和负电感的宽带阻抗匹配优势及其在射频集成电路中的应用潜力。

  此外,李越副教授团队还将负电容和负电感元件的设计方法应用于不同频段和不同种类的传输线中。例如,他们在太赫兹频段的硅基介质波导中实现了负电容和负电感元件,验证了负电容和负电感设计方法的普适性,为未来射频集成电路的高频率、高速率、高集成度发展提供了新的元件设计方案。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语言、公共艺术与文化传播国际会议(ICLPACC 2025)(2025-9-15)

2025年智慧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国际学术会议(ICSAAM 2025)(2025-8-23)

2025仿真、电子技术与纳米材料国际会议(ICSETN 2025)(2025-8-11)

2025年半导体材料与凝聚态物理国际会议(ICSMCMP 2025)(2025-8-27)

2025合成生物学、生物工程与制药国际会议(SBBP 2025)(2025-8-21)

2025年测绘、地理信息与遥感科学国际会议(SGIRSS 2025)(2025-8-9)

2025年环境变化与预防医学国际学术会议(ICECPM 2025)(2025-8-28)

2025年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与力学国际学术会议(IACMPBM 2025)(2025-8-16)

2025仓储管理、供应链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WMSCIT 2025)(2025-8-21)

2025年工业设计、智能制造与工程管理国际会议(IDMEM 2025)(2025-9-12)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