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陈汉林教授研究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造山带长期地形生长 与瞬时地震隆升关系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4/03/27
![]() |
图 皮山构造带位置、变形模型与构造带运动学过程与地表变形关系。(a)皮山地区地质图及构造位置,TP:Tibetan Plateau;(b)双重逆冲系统两条断层同时活动的阶地褶皱模型;(c)地表河流阶地,2015年皮山6.4级地震同震与震后变形剖面分布(据Ainscoe et al.(2017)修改);(d)皮山冲断带几何样式与断层活动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2B6002、51988101)等资助下,浙江大学陈汉林教授研究团队(包括张欲清、石许华等)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开展合作,在造山带长期地形生长与瞬时地震隆升关系方面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双重逆冲作用方式协调长期地形生长与瞬时地震隆升差异(Reconciling patterns of long-term topographic growth with coseismic uplift by synchronous duplex thrusting)”为题,于2023年12月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994-6。
造山带地形的长期生长过程与瞬时地震隆升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焦点。尽管大量研究认为,反复的地震活动是高耸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地形长期生长与瞬时地震隆升之间的形态经常呈现出较大“地形偏差”。例如,2015年在青藏高原西北缘的西昆仑造山带山前皮山构造带(图a)发生的6.4级地震产生的同震地形隆升与该构造带长期生长形成的地形高点之间表现出5 公里左右的水平位置偏差(图c),是什么样的机制导致这一“地形偏差”的形成?
研究团队选择皮山构造带为研究实例,通过高分辨率的石油勘探反射地震剖面解释、生长地层与河流阶地变形的识别和运动学模拟(图b),发现双重逆冲体系内不同断层的活动性差异会导致地形向不同方向迁移(往造山带或盆地方向);提出长期地形生长是双重逆冲体系多条断层长期活动的结果,瞬时地震隆升则一般是受控于单条断层的活动,从而造成长期地形生长与瞬时地震隆升之间的“地形偏差”。该成果建立了协调造山带长期地形生长与瞬间地震隆升形态差异的新机制,对认识全球造山带的长期地形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22776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1814
-
中国传媒大学 17835
-
BGFX 1855
-
延边白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17844
-
WILL 23833
-
同有技科 22809
-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 1820
-
深圳市鸿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1800
-
张家界运通会务会展有限公司 17852
-
FEAFEWA 23962
-
中信国安第一城国际会展中心 17868
-
新疆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 17812
-
上海浩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806
-
国防科技大学 22878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791
-
BRS 1819
-
无锡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 23855
-
科严文化 1783
-
北京恒基雅泰咨询服务中心 2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