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崔勇教授团队在手性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5/08
![]() |
图 (A)超分子大环的化学式结构;(B)块状大环分子晶体剥离示意图;
(C)单层手性分子纳米片的AFM表征;(D)单层手性分子纳米片的球差透射电镜表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75136、91856204、91956124)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崔勇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手性分子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自支撑手性二维单层分子晶体(Free-standing homochiral 2D monolayers by exfoliation of molecular crystals)”为题于2022年2月24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论文链接为: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07-8。论文评论链接为: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466-z。
单层二维(2D)材料因其高纵横比的片状结构,大比例暴露活性位和易加工等特点一直是化学、物理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前沿。从结构上看,原子或分子间需要有强的共价键、离子键或配位键才能支撑起稳定的二维结构,而超分子化学中的弱作用力一直被认为不足以支撑形成有序且稳定的2D单层结构。手性材料研究对推动催化科学、分离技术、光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超分子层次缺少构筑多级次表面微纳结构的方法和表征手段,严重制约了对材料中手性识别和传递的认识和调控,因此探索单层手性2D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是突破这一科学瓶颈的新途径。
崔勇教授团队提出剥离大环分子晶体策略,成功制备了自支撑手性2D单层分子材料,并清晰观察到手性表面的微纳结构(图)。将含丰富超分子作用位点的手性金属-有机大环晶体超声剥离成具有超高横纵比(2500:1)的单层手性2D纳米片,通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首次观察到结构明确的金属-有机大环超分子结构,并证实了大环之间仅仅依靠弱作用力(CH-π/π-π键),不需要任何支撑体,就能够以单层晶态形式稳定存在(分子纳米片,molecular nanosheet)。通过对糖类等重要分子的对映选择性识别和检测研究,揭示了活性位点、本征大环和微纳结构表面之间显著的协同作用和协同效应。
该研究证实了自支撑单层2D分子晶体的存在,明确了跨层次/跨尺度的手性表达过程,扩大了现有手性材料和2D材料体系,为更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2824
-
华中科技大学脑研究所 22878
-
西南大学 17994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1779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2849
-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2910
-
山东丽山大厦 22766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组 20863
-
受不鸟会展公司 22819
-
生物谷 22815
-
重庆天宇物流有限公司 17879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7839
-
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大学 17802
-
灵创国际交流中心 17883
-
南昌工程学院 17828
-
武汉新材料科学学会 1829
-
北京海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743
-
湖北学而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792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2919
-
山东济南刘华商务 1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