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提出早期地球“初始氧”起源的新机制
2024/04/28
![]() |
图 矿物-水界面活性氧(H2O2和O2)对蓝细菌祖先形成的进化压力
发生在24.5—23.3亿年的蓝细菌祖先产氧光合作用的成功进化是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之一,这导致了地球第一次大氧化事件(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驱动了表层地球系统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是,产氧光合作用的起源仍是未解之谜。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蓝细菌祖先进化产氧光合作用需要一个预先存在的氧化环境,过氧化氢(H2O2)是激发其产氧光合作用进化的关键物质。那么,H2O2究竟来源于何处是解译产氧光合作用成功进化的关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21003、41825003)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何宏平和朱建喜团队从矿物表/界面反应的视角开展了早期地球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起源的研究。其成果以“《一种早于产氧光合作用的太古代H2O2和O2的非生物来源》(An abiotic source of Archean hydrogen peroxide and oxygen that pre-dates oxygenic photosynthesis)”为题,于2021年11月1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6916-2。
该研究发现,石英等矿物的破裂表面具有很高的能量,与水接触时会立刻反应并产生过氧化氢和氧气。通过基于太古代大气条件下的模拟实验和模型计算,该研究提出在浅海和河流三角洲等动荡的水体环境中,持续不断的矿物—水界面反应动力学过程可产生足够的过氧化氢和氧气等活性氧,形成的局部氧化环境对栖息于微生物席或水体中的不产氧光合细菌造成氧化应激,胁迫蓝细菌祖先适应ROS毒性并创新代谢方式,从而为产氧光合作用的起源提供进化压力,胁迫并启动蓝细菌产氧光合作用的进化。这一设想与系统发育分析获得活性氧解毒酶和氧利用酶的出现时间一致(图)。
该研究提出的早期地球“初始氧”起源的矿物学新认识,还为叠层石的形成机制、太古代“氧绿洲”的成因,以及地球早期高度还原条件下元素的氧化活化等重要地质现象的解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天津天盛贵金属有限公司 17876
-
易科学 23096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4104
-
三盛励展 23171
-
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 24221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7968
-
世联博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3140
-
上海翱蒲商务咨询公司 18110
-
湖北省武汉大学 17999
-
武警工程学院 17836
-
中能学(北京)信息咨询中心 1850
-
上海永飞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2973
-
广东标杆会展有限公司 7904
-
苏州市中医医院 21079
-
北京 24358
-
IRnet 8044
-
圣美精密有限公司 18061
-
WILL 23893
-
apise 22965
-
新加坡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 1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