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员揭示相分离调控蛋白翻译与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
2024/04/10
![]() |
图 ATXN2/2L相分离调控节律性蛋白翻译的分子机制模型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70684、81972912)资助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吝易团队与杨雪瑞团队合作揭示了细胞利用相分离对蛋白质翻译进行精细的时空调控,从而维持昼夜节律周期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以“区室化周期性蛋白质翻译精确调控生物节律(Circadian clocks are modulated by compartmentalized oscillating translation)”为题,于2023年6月26日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5.045。
地球自转造就日月流转,昼夜更替。细胞中的众多生物过程也随着昼夜节律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调控,形成生物钟。已有研究表明,生物钟调控由若干分子环路组成,其中包括时钟基因构成的转录翻译负反馈回路(transcription-translation feedback loop)。在这个回路中,转录、mRNA加工、蛋白质翻译过程以昼夜节律模式进行,从而精准调控众多基因的节律周期。但这些过程如何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节律性,仍有大量谜题有待破解。
该团队发现细胞内蛋白翻译存在周期性规律,且翻译高峰出现在一个昼夜节律周期开始后的12-16小时。在分析了不同节律时间的全蛋白组后,科研人员找到了与蛋白翻译节律振荡模式类似的RNA结合蛋白ATXN2及其同源蛋白ATXN2L,并证明它们是节律性翻译的主调控分子。进一步研究证明,ATXN2和ATXN2L在细胞内能够发生相分离,并且相分离模式随昼夜节律振荡。ATXN2相分离形成的液滴依序招募、富集一系列参与RNA相关生物过程的分子,并在振荡高峰期募集核糖体和特异RNA,促进关键节律蛋白的翻译(图)。这个在翻译上的加速环节,在整个TTFL中起到了稳定和精确调控节律周期的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蛋白凝聚体在基因转录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重要功能。吝易研究员团队揭示了相分离与蛋白凝聚体促进翻译起始阶段的重要功能,进一步支持了细胞内信息液相流动(liquid information flow)的模型。随昼夜节律振荡的相分离系统,为理解多种细胞活动的时空调节功能提供了帮助。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GRES 23884
-
WCNIS2009组委会 22907
-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喷涂专业委员会 21029
-
WILL 23998
-
天津广联会议服务中心 22935
-
同济会议网 20982
-
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学会 23275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17935
-
南方工艺有限公司 22944
-
北京恒基雅泰咨询服务中心 22910
-
武汉依埃斯威广告有限公司 7980
-
中国健康产业论坛 24027
-
北京东审会计师事务所 25428
-
海星技术学院 18024
-
建设部建筑文化中心 21071
-
brachy+brachy 22941
-
武汉布洛克斯玛热交换器公司 20922
-
后勤工程学院 2077
-
西安纳米科技学会 8209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