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在纳流体仿神经功能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 神经元(A)和纳流体忆阻器(B)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90390、2212540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毛兰群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萍研究员团队发展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该研究成果以“聚电解质限域流体忆阻器实现神经塑形功能(Neuromorphic functions with a polyelectrolyte-confined fluidic memristor)”为题,于2023年1月12日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c9150。
仿神经突触是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神经突触功能的元件,是实现脑机信号转换、智能传感以及神经假肢的关键功能单元。大脑的功能发挥与化学信号传导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仿突触器件只能实现对电信号的识别,很难直接感知化学信号,制备对于化学信号具有响应的人工突触(即实现类化学突触的功能)是神经智能传感与模拟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
研究团队在长期从事脑神经电分析化学和限域离子传输研究的基础上,将两个领域交叉融合,提出基于限域流体器件发展仿神经突触功能的构思。在构建聚电解质限域流体体系的基础上,他们发现此体系具有忆阻器的特征,利用溶液中对离子在聚电解质刷限域空间内的传输,实现了器件的记忆效应,成功模拟了多种神经电脉冲行为。相比于传统固体器件,该流体器件具有可以与生物体系相比拟的工作电压和功耗。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流体体系的特征,此器件可以在生理溶液中实现神经递质对记忆功能的调控,模拟了突触可塑性的化学调控行为(图)。他们进一步利用聚电解质对不同对离子的识别能力,模拟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导,在化学突触的模拟研究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8347
-
浙江工业大学 17942
-
山西财经大学 21048
-
江西九江城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7995
-
武汉金钥匙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1833
-
南京邮电大学 18342
-
光电材料器件网 7962
-
湖南会议接待服务中心 24049
-
上海同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4050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3885
-
WILL 24053
-
武汉赛思会务有限公司 23244
-
广播电视中心文山人民广播电台 17926
-
东南大学 2017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8045
-
电子信息学院 22951
-
深圳大学 8061
-
北京 24358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1034
-
同译视创会展公司 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