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中国简牍保护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24/11/30

11月23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主办的“中国简牍保护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16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就“简牍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展开研讨。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魏栋主持开幕式。

黄德宽表示,以中国简牍保护研究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全国应该还是第一次,会议对推进简牍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很荣幸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能够举办此次会议。目前中国简牍如井喷式发现,简牍保护是学界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清华简的整理与保护是在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完成的,在这期间培养了一批简牍保护与整理人才。简牍保护需要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同时也需要多学科交叉互鉴。希望与会学者充分交流简牍保护研究心得,本次会议能够成为共同促进简牍保护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在主旨发言环节,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介绍了2012至2024年全国出土简牍的情况、出土简牍保护的情况以及简牍保护修复的成果。最近12年全国出土简牍数量累计达8万余枚,各地出土简牍的保护难度不一,海昏侯简保护难度很大,而胡家草场西汉简保存相对完好,脱水后字迹非常清楚。方北松还介绍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脱水的最新方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陈家昌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阿育王塔干缩木胎为例,介绍了干缩变形木质文物润胀复原方面的成果。通过润胀复原能够实现濒危木质文物的复形,带动附载信息的再现,这些技术手段可为简牍保护提供很好的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树芝介绍了对南越国宫署遗址渗水井J264内出土木简的研究。通过对无字木简样品分析鉴定,判断木简由杉木和红锥木制成,木简加工工艺采用的是径切板工艺,并通过具有加工痕迹的无字竹材推测南越国宫署当时也可能使用竹简。

第一场研讨由山东博物馆马瑞文主持。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蒋成光以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为例介绍了古井(窑)出土简牍的实验室考古情况,详细介绍了五一广场东汉简在实验室内进行清淤、编号、揭剥、清洗、绘图、红外扫描、脱色拍照的全过程。

甘肃简牍博物馆常燕娜介绍了西北干旱环境下出土简牍目前的保护研究现状及清洗、加固、粘接和预防性保护的举措。

荆门市博物馆邬涵详细介绍了郭店楚简出土30年来的清洗、脱水、日常养护和数字化保护等工作。

扬州博物馆王子尧介绍了扬州地区出土简牍的批次和数量,以及相关简牍保护与展示利用情况。

第二场研讨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大娲主持。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梅英介绍了饱水木质文物脱水所用的大体积超临界干燥设备及其工作的基本原理,并展示了利用大体积超临界干燥设备对益阳兔子山简牍进行脱水保护的具体实践工作。

山东博物馆马瑞文介绍了银雀山汉简出土50年来的保护概况及2015年启动的银雀山汉简保护项目。

北京联合大学王恺介绍了太原东山汉墓M6简牍的出土状态及劣化机理分析结果:这批简牍保存情况很差,细菌腐蚀严重、氧化程度很高,给提取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杨弢以成都老官山汉墓竹简为例介绍了出土竹简饱水保存期间的微生物病害研究,认为需要在明确“病原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简牍进行微生物病害防治研究。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魏栋介绍了目前中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学界对出土简牍“削衣”的几种脱水、加固与包装方法,有助于增进简牍保护技术交流互鉴,提升削衣保护水平。

第三场研讨由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蒋成光主持。

长沙简牍博物馆金平介绍了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的科技保护工作,包括对简牍含水率、干缩率、竹简材质和纤维结晶度的检测,并介绍了简牍保护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赵阳详细介绍了荆州秦家咀墓地出土战国竹简清洗、保护情况及今年开始实施的秦家咀楚简保护修复方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晓英介绍了临武渡头古城遗址出土简牍的脱色研究情况,认为脱色研究需要在详细了解简牍保存情况的基础上展开,需要先对无字简进行实验后再对有字简进行脱色,脱色前可用明胶对字迹进行加固处理。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苏东晓介绍了昆明河泊所遗址2022年H18出土简牍的清理保护与初步研究情况,为相似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范例。

甘肃简牍博物馆曹小娟介绍了甘肃简牍博物馆对158件干燥简牍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的过程及成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大娲介绍了测量饱水竹简残片含水率的热重分析法:这种新方法使用样品量少,用时短,精确度较高。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国忠在作闭幕式致辞时指出,简牍保护是简牍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对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会学者就出土简牍的保护技术、保护工作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对提高中国简牍保护水平大有裨益。很期待这样的研讨会能够继续办下去。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FAIML 2025)(2025-04-25)

2025年无线与光通信国际会议(CWOC 2025)(2025-04-25)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网络国际会议(ICCSNN 2025)(2025-05-10)

SPIE出版|2025年遥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RSIT2025)(2025-05-18)

2025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工程国际会议(EICTCE 2025)(2025-05-22)

2025年计算机游戏、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2025-05-22)

第十届组合数学与图论国际研讨会(CGT 2025)(2025-05-23)

2025年第三届亚洲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会议(CVIPPR 2025)(2025-05-23)

第四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5)(2025-05-23)

第九届能源技术与材料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ETMS 2025)(2025-05-23)

2025年自然语言、语言学与教育技术国际会议(ICNLLET 2025)(2025-5-29)

2025年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国际会议(ICNEIS 2025)(2025-5-4)

2025年社会制度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ICSIUD 2025)(2025-6-24)

2025年生物材料与医疗科学国际会议(ICBMS 2025)(2025-5-10)

2025神经网络、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国际会议(NNVRV 2025)(2025-5-25)

2025年电力电子技术与电网系统国际会议(ICPETGS 2025)(2025-5-3)

2025年材料加工与智能制造国际会议(ICMPIM 2025)(2025-5-7)

2025年智慧交通与城市建筑国际会议(ICITUA 2025)(2025-5-13)

2025年通信、导航与航空航天国际学术研讨会(ISCNA 2025)(2025-5-30)

2025年语言、艺术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ISLACC 2025)(2025-6-12)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