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到底值不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

2025/07/11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到底值不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教育工作者们时常会问:《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究竟是怎样的一本期刊?作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公认的核心刊物,这本创办于1999年的双月刊在疫情期间访问量激增400%,其最新发布的”智能教学系统效能评估”专题更是引发学界热议。本文将从学术定位、内容特色和行业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这个在线教育领域的风向标。


一、数字教育革命的瞭望塔

作为CSSCI来源期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始终聚焦在线学习生态系统构建。2023年12月发布的”生成式AI教育应用”专刊中,15篇实证研究覆盖从基础教育到职业培训的全学段场景,其中基于GPT-4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模型研究被引量已突破200次。该刊独创的”理论-技术-实践”三角论证框架,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针对混合式教学中的认知负荷难题,2024年1月刊发的人机协同教学设计案例库收录了48所高校的转型经验。值得关注的是,期刊设立的”技术伦理审查”专栏,为元宇宙教育等新兴领域设立了研究红线。这种前瞻性与规范性的平衡,使其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必备文献。


二、学术创新的实验田

在数字教育研究范式转型期,该刊率先构建起跨学科对话平台。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神经教育学专题”,整合了教育技术专家与脑科学家的联合研究成果,提出的多模态学习分析框架已被纳入教育部重点课题。这种学科交叉的探索模式,突破了传统远程教育研究的局限性。

最新研究表明,期刊论文的实证研究占比从2019年的37%提升至2023年的68%。以”基于眼动追踪的慕课视频优化”为代表的系列研究,成功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教学平台改进方案。这种产学研贯通的研究取向,正是期刊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三、行业发展的指南针

通过对近五年刊文的关键词分析可见,智慧教育新基建、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教育治理构成持续的研究主线。2023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前夕,期刊组织的政策解读圆桌会议实录阅读量突破10万次,为基层教师理解政策内涵提供了权威参考。

在行业标准建设方面,期刊编委会深度参与了《在线课程质量认证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每年发布的”中国远程教育研究年度报告”,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决策依据。值得教育管理者注意的是,2024年第二期刊发的”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即将作为教师培训认证的新基准。


四、学术共同体的连接器

该刊构建的”论文-论坛-培训”三维交流体系颇具特色。每季度举办的虚拟学术沙龙已吸引超2万名注册会员,2023年冬季研讨会关于ChatGPT教育应用的辩论视频在B站播放量达50万次。这种开放包容的学术社区生态,有效促进了理论成果向教学实践的渗透。

青年学者培育计划是另一大亮点。数据显示,近三年刊发论文的第一作者中,35岁以下占比从22%跃升至41%。”博士新锐”专栏提供的双盲审稿机制与专家指导制度,显著提升了教育技术领域新生代的研究能力。


五、国际对话的传译员

在全球化视野开拓方面,期刊打造的”全球数字教育前沿”栏目具有独特价值。2023年译介的欧盟《教育元宇宙白皮书》技术路线图,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更为难得的是,期刊组织的”中外远程教育比较研究”项目,其阶段性成果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析范式。

最新国际合作指数显示,该刊论文的国际合著率三年间从12%提升至27%。2024年初刊发的”一带一路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研究,被世界银行教育项目列为参考资料。这种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学术定位,彰显出中国教育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数字时代的必读文献

纵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5年发展轨迹,从早期远程教育技术探讨到如今的智能教育生态研究,始终保持着对教育变革的前瞻洞察。对于致力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从业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本期刊,更是把握数字教育发展脉搏的指南针。其每期精心策划的专题研究,正在重塑我们对于未来教育的认知图景。

问题1:该期刊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答:2023年以来重点聚焦智能教学系统评估、生成式AI教育应用、数字素养评价体系等领域,其提出的多模态学习分析框架已被纳入国家级课题。

问题2:对青年教师学术发展有何助力?
答:通过”博士新锐”专栏提供双盲审稿和专家指导,35岁以下第一作者占比三年提升19个百分点,构建起青年学者培育体系。

问题3:期刊如何平衡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答:独创”理论-技术-实践”三角论证框架,实证研究占比达68%,案例库收录48所高校转型经验,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问题4:在国际交流方面有哪些突出表现?
答:国际合著率三年提升15%,”一带一路数字教育”研究被世界银行采纳,建立中外远程教育比较研究范式。

问题5:对教育政策制定产生哪些影响?
答:深度参与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年度研究报告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依据,数字素养指标体系将作为教师认证新基准。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第八届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ICPECE 2025)(2025-11-14)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人机工程与工业设计国际会议(ICHMEID 2025)(2025-11-16)

2025无线通信、移动计算与网络技术国际会议(WCMCNT 2025)(2025-11-4)

2025年航天技术 、雷达信号与无人机应用国际会议 (ATRA 2025)(2025-12-29)

2025年创新设计与公共艺术国际会议(ICIDPA 2025)(2025-11-5)

2025年工业设计与制造工程国际会议(ICIDME 2025)(2025-11-9)

2025年电力工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研究国际会议(ICPERE 2025)(2025-11-19)

2025年资源科学、经济学与资源产业国际会议(ICRSERI 2025)(2025-11-16)

2025交通工程、智能导航与城市计算国际会议(ITENI 2025)(2025-11-17)

2025年航空航天、力学与计算机遥感技术国际会议(IAMCRST 2025)(2025-11-28)

2025年太阳能与能源管理国际会议(SEEM 2025)(2025-12-5)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