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颜立新课题组在太赫兹电子束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 宽频域可调太赫兹电子束团串的实验原理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835004)资助下,清华大学颜立新课题组在太赫兹电子束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解决了1-10THz宽频域可调太赫兹电子束的产生这一难题,为新型高功率可调窄带太赫兹辐射光源的发展及应用提供了方案。研究成果以“可产生1-10THz高功率窄带太赫兹辐射的宽频域可调电子束团串(Widely tunable electron bunch trai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high-power narrowband 1-10 THz radiation)”为题,于2023年1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期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2-01131-7。
基础科学和应用领域对于1-10THz频域的高功率可调太赫兹辐射有着重要需求,但一直缺乏有效的产生方案,因而被科学界称为“THz间隙”难题。现有加速器太赫兹辐射装置一般工作在低增益谐振腔模式,很难在单条束线上实现1-10THz连续可调。利用高流强的可调太赫兹电子束,可跨越电子束辐射的低增益阶段,直接产生高功率相干太赫兹辐射;如何产生该电子束是核心关键问题,但迄今为止,电子束的频率调节范围仍十分有限。
研究团队提出新方案(图),通过控制电子束自身的空间电荷力,可在1-10THz宽频域内获得高聚束因子的可调电子束。方案中,通过驱动激光整形在加速器光阴极产生具有初始密度调制的电子束,结合非线性空间电荷振荡产生周期性电流尖峰;周期性电流尖峰的空间电荷力作用于电子束自身,产生准线性的能量调制,经色散转化为尖峰密度调制;调节加速管相位,给电子束施加不同的能量啁啾,经压缩改变微束团间距,实现电子束宽频域可调。
研究团队成功产生1-10THz连续可调的电子束团串,聚束因子达到0.35;模拟表明,利用1nC电荷量的该电子束经过3米的波荡器后,可在1-10THz产生百微焦量级连续可调的窄带THz辐射。
该研究工作提出了首个经实验验证的覆盖1-10THz频域的电子束产生方法,为有效解决“THz间隙”难题提供了紧凑型加速器光源方案。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武汉奔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044
-
山西博爱医院 18018
-
同济会议网 21027
-
中国矿业大学 8091
-
BIMTDoctor 18012
-
《纳米科技》编辑部 23924
-
浙江师范大学 2169
-
江苏会旅投资有限公司 17975
-
上海永銮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 20976
-
中国制冷学会 21004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17979
-
武汉尔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121
-
点时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2055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 2067
-
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8580
-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18043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031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8208
-
深圳中亚会议公司 23043
-
中国系统仿真协会 2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