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丛汶峰教授课题组揭示作物轮作协同“产量-营养-收益”三赢新路径 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5/11/01
10月29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大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丛汶峰教授、张福锁院士,联合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荆晶莹副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avid Tilman院士等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作物轮作协同提升产量、营养与收益》(Crop rotations synergize yield, nutrition, and revenue: a meta-analysis)。
该文章源于团队30多年从事多样化种植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基于农业绿色发展多目标协同理论,系统阐述并定量了作物轮作协同提升产量-营养-收益三赢新路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与饮食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如何通过农业系统转型同时实现粮食安全、营养均衡与农民增收,已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挑战。尽管作物多样化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集约化的关键路径,但长期以来,从单一种植向轮作系统转型可能引发的产量-营养-收益三重权衡关系缺乏系统量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近50%耕地具备发展多样化种植的潜力,如何在区域尺度设计最优作物序列以突破生产瓶颈,仍是农业生态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
全球作物轮作效应
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全球3663组田间试验数据,首次在全球尺度上整合了1980–2024年间全球738个试验的观测数据,涵盖六大洲主要农业区,系统比较了轮作与连作在以下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产量方面,轮作平均提高后续作物产量20%,其中豆科前茬作物提升23%,非豆科前茬作物提升16%。
图1 全球不同生态区轮作增产效应及前茬作物效应
图2揭示了前茬作物的类别和物种对后茬作物产量存在显著影响。豆科作物作为前茬可使后茬谷物平均增产20%,而混作(不同功能组作物间作)效果更佳,可使后茬谷物产量激增60%。具体物种组合中,蚕豆作为小麦的前茬优于鹰嘴豆或豌豆,而棉花与玉米轮作也能相互带来很高的产量增益。这表明,科学设计轮作序列是缩小产量差距的关键。
图2 轮作系统前茬作物类别或物种对后茬作物的产量效应
作物产量-营养-收益协同
图3从整个轮作系统(前茬+主茬作物)的角度评估了轮作的整体效益。与单一作物连作相比,轮作能协同提升总产量(+23%)、膳食能量(+24%)、蛋白质(+14%)及铁、锌等微量元素(+17-27%),同时使收入增加20%。研究发现了许多产量、营养与收益“三赢”的案例,但个别轮作序列(如从玉米连作转为大豆-玉米轮作)可能导致这些指标的下降,表明科学选择轮作模式的重要性。
图3 相较单作,作物轮作通常能提升膳食能量、营养素供应及经济效益
全球区域轮作优化路径
图4从全球尺度评估了在主要农业产区,从当前主流种植模式转向优化轮作(或错误地转为单作)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作主导地区(如西非、南美),采用推荐的轮作模式可使产量、营养和收益提升超过80%;而在轮作普及地区(如欧洲),若从轮作退化为单作则将导致约20%的损失。凸显了因地制宜推广轮作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图4 全球主要农业产区推荐轮作与单作体系在产量、膳食营养与收益方面的效益对比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丛汶峰教授、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荆晶莹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非科技小院Shingirai Mudare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梁政渊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David Tilman院士、Zoe Sims博士,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David Makowski,瑞士联邦食品科技农业研究所、西湖大学Thomas Cherico Wanger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教授何雪清等共同参与工作。
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E0105000, 2022YFD190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610)、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引智基地(1031-00100701),国家留学基金委(CSC)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农业大学高层次“杰出人才”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温州会议网 18127

-
北京爱德迈德广告有限公司 24572

-
WILL 23982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1939

-
悉尼科技大学 23948

-
江苏大学 18135

-
生物谷 23036

-
北京宝利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2935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4104

-
北京交通大学 23187

-
山东科技大学 8132

-
长春理工大学 24003

-
中储粮油有限公司 23100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2972

-
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18271

-
生物谷 23011

-
JYH 2119

-
华汉广告公司 21111

-
IAASE 8101

-
河南华宸置业有限公司 17975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