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揭示土星环电流长周期变化特征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环电流超热等离子体成分总能量的长周期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74200)资助下,北京大学乐超研究员团队通过对卡西尼号(Cassini)探测卫星的能量中性原子成像数据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分析,发现了土星环电流强度和峰值位置存在11年长期变化特征。相关结果以“能量中性原子成像揭示土星环电流11年周期(Energetic neutral atom imaging reveals nearly 11-year cycle of the ring current of Saturn)”为题,于2024年12月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037-9。
环电流是行星磁层电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离子和电子朝相反方向的漂移运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具有内禀磁场的行星周围。现有研究表明增强的环电流不仅会导致磁暴活动期间的地磁场强度减弱,而且在全球磁层-电离层耦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太阳系气态巨行星(土星和木星)的快速自转和丰富的内源等离子体同样可以产生磁层环电流。但是,由于有限的卫星探测,对这类行星的环电流长期动态变化的全局研究非常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团队基于卡西尼号卫星2004-2016年的土星环绕轨道观测,研究分析了其在高纬度轨道时期的能量中性原子(ENA)的遥测成像数据,赤道平面投影结果显示土星环电流超热等离子体的地方时分布和总能量存在周期约为11年的变化。进一步与太阳活动(黑子数)对比分析,发现环电流活动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在太阳活动峰年环电流强度弱,峰值位置偏向午夜前,在太阳活动低年则相反。据此,研究团队分析了太阳活动调制土星磁层等离子体加速与输运过程。一方面,太阳风压缩土星磁层,影响磁尾重联和等离子体注入过程,引起环电流地方时分布不对称;另一方面,太阳辐射可以调制环电流超热等离子体的加热过程。
本研究为土星磁层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其他气态行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西南石油大学 23015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 18044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3994
-
北京三德纵横医院管理咨询公司 18014
-
香港科学工程协会 23196
-
NEREA 8158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197
-
南京邮电大学 2320
-
沈阳市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学会 23126
-
北京市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 24067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18071
-
中山大学药学院 18207
-
上海信息公司 17955
-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 18026
-
武汉黄陂木兰湖度假酒店 1945
-
河南工业大学 23075
-
浙江理工大学 23029
-
中国食品医药产业研究院 7897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2968
-
黄山国际大酒店 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