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评估二氧化氮长期暴露与多种系统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2024/12/16

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2)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交通尾气排放。202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将空气质量指南中NO2年平均浓度的推荐值从40 μg/m3收紧至10 μg/m3,强调了其对公共健康的潜在威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NO2污染及其导致的健康问题愈发引起关注。既往研究多集中于NO2对儿童哮喘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影响,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仅将儿童哮喘归因于NO2暴露。然而,目前针对NO2与机体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发病风险的大型前瞻性研究较少,尤其是在NO2暴露水平较高的中低收入国家中,相关研究证据仍然匮乏。

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依托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评估了NO2长期暴露与多种系统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该研究覆盖我国10个地区50余万成年人,研究成果以《二氧化氮长期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一项针对 50 万中国成年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Associations of long-term nitrogen dioxide exposure with a wide spectrum of diseas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IF=25.4)

基于高精度NO2暴露评估机器学习模型,该研究精准评估了研究对象自2005年至2018年间的NO2暴露水平(见图1)。结果显示,研究人群(涉及我国10个地区)的NO2暴露水平总体上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10 μg/m3年平均NO2推荐值。

图 1. 2005-2018 年CKB队列研究人群的年平均NO2浓度变化

为探索NO2长期暴露的健康危害,该研究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将14类系统疾病的新发病例作为研究结局,采用时间依赖Cox回归模型评估NO2长期暴露与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年平均NO2暴露浓度每增加10 μg/m3,多个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均有显著增加(见图2、图3),尤其是精神和行为疾病(风险比HR:1.12 [95%置信区间:1.05-1.21])、肌肉骨骼系统疾病(1.11 [1.09-1.14])、心血管系统疾病(1.04 [1.02-1.05])以及呼吸系统疾病(1.03 [1.01-1.05])。

图2. 年平均NO2长期暴露与14类系统疾病发病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

图3. 年平均NO2暴露浓度每增加 10 μg/m3与14类系统疾病发病风险关联的森林图

在进一步分析中,该研究聚焦心血管、呼吸和肌肉骨骼系统三大类疾病,从中选取了12种常见疾病亚型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显示,长期暴露于NO2,研究人群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哮喘、骨关节病、脊椎病变及椎间盘病变等常见疾病的发病风险均有显著增加(见图4、5)。

图4. 年平均NO2长期暴露与12种常见疾病亚型发病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

图5. 年平均NO2暴露浓度每增加 10 μg/m3与12种常见疾病亚型发病风险关联的森林图

该研究首次在大型人群队列中系统性地评估了NO2长期暴露对多系统疾病的广泛影响,揭示其可能对多个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健康危害可能远超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既有评估。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加快实施更严格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并全面推进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空气质量指南的落地。通过有效的政策干预,减少NO2等空气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并为全球空气质量治理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希助理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孟夏副教授、刘聪青年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少伟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CKB-Air项目负责人陈嘉鸿高级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为该论文的资深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英学术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基金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会议(MEMSEIE)(2025-12-20)

2025年环境科学、油气勘探与海洋工程国际会议(ESOGEME 2025)(2025-12-23)

2025物联网、云计算与远程学习国际会议(ITCCRL 2025)(2025-11-21)

2025年建筑、材料科学与结构抗震国际会议(ICBMSSSR 2025)(2025-11-14)

2025年科学教育、艺术鉴赏与设计国际会议(ISEAD 2025)(2025-11-19)

2025年统计、计算智能与数据科学国际会议(ICSCIDS 2025)(2025-11-13)

2025年电力传输、电力电子与自动控制国际学术会议(PTPEAC 2025)(2025-12-8)

2025年城乡规划,地理与经济国际会议(URPGE 2025)(2025-12-20)

2025年计算机视觉、图像计算与应用国际会议(ICCVICA 2025)(2025-12-15)

2025年会计、大数据与信息化管理国际会议(ABDIM 2025)(2025-12-25)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