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在极端降水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2
![]() |
图 极端降水造成水稻减产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机制。单向箭头指示因果关系的方向,蓝色指示正效应,红色指示负效应,箭头宽度与数字(标准化路径系数)成正比;DY、DEP、DFG分别为极端降水引起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实粒数的相对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25102)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周丰教授、王旭辉研究员等揭示了极端降水造成水稻减产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机制。研究成果以“极端降水造成中国过去20年水稻产量下降1/12(Extreme rainfall reduces one-twelfth of China’s rice yiel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为题,于2023年5月4日发表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3-00753-6。
准确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往研究关注高温、干旱和低温造成农作物减产,但对极端降水影响及其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为了回答这一科学问题,该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联网观测、控制试验和模型模拟的综合评估方法。结果发现,极端降水造成水稻产量下降7.6 ± 0.9%,与极端高温相当,强于极端低温、极端干旱、飓风等;极端降水主要通过改变实粒数(71%~75%)和有效穗数(22%~25%)而造成水稻减产,其中,生殖生长期降水强度降低顶粒受精而影响实粒数,以及营养生长期降水量增加稻田氮损失和减少叶片氮吸收而影响有效穗数是最关键的两个影响机制。将上述两个机制引入陆面过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过去20年极端降水造成我国水稻减产8.1 ± 1.1%,到本世纪末极端降水将在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影响的基础上额外造成水稻减产7.6%左右(RCP4.5情景),我国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水稻应对极端降水的关键区。
《自然•食物》杂志同时配发了哈佛大学Jonathan Proctor博士题为“极端降水减少中国水稻产量(Extreme rainfall reduces rice yields in China)”的评述文章,他认为该成果为极端气候事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和新证据。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沈阳中意国际旅行社会议服务部 20865
-
江苏亨威实业集团 21049
-
维尔学术交流中心 7996
-
中国园艺学会 24034
-
北京贝拓会展 18044
-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3024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21085
-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1037
-
上海博勘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8265
-
University 2103
-
上海生物谷 23943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20862
-
商业地产杂志 20934
-
环旅国际控股 23063
-
深圳市威克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2984
-
武汉大学 2021
-
绵阳市会议中心 23086
-
香港中文大学 7913
-
广州宇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2264
-
实姓名实姓名实姓名 2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