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在血管内导管抗血栓和抗细菌感染涂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0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73221、52293384)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栾世方研究员、殷敬华研究员和石恒冲研究员团队,利用静电组装复合原理,制备了肝素钠/表面活性剂复合物。该复合物可用作血管内导管涂层,在模拟人体环境中表现出长期稳定性,具有优异的抗血栓及抗细菌感染功能。相关成果以“基于自适应性肝素网络构建的长效抗血栓和抗细菌感染血管内导管(Heparin-Network-Mediated Long-lasting Coatings on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for Adaptive Antithrombosis and Antibacterial Infection)”为题,于2024年1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4478-3。
细菌相关感染和血栓形成,特别是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I)和相关血栓(CRT)形成,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器械相关并发症。CRBI和CRT的形成机制复杂且相互关联影响,给临床带来了挑战。因此,亟待发展简单、高效的表面构建方法,降低血管内导管CRBI和CRT并发症的发生率。
该研究团队将肝素钠(HS-Na)与抗菌型表面活性剂(三甲氧基硅基丙基)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AC-Cl)通过一步静电组装制备出HS/DAC复合物。该HS/DAC复合物溶液能在各种基底快速形成涂层,涂层内的硅氧烷基团进一步发生化学交联反应,增强了涂层内部及涂层与基底间的稳定性能。同时,该涂层具有盐溶液激活的结构特性,在生理环境下涂层内静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减弱,正负电荷亲水基团暴露,抑制血栓形成和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兔子离体闭环导管的循环模型表明,该涂层可有效地抑制导管相关的菌血症和细菌相关的血栓形成,临床应用前景好。
该复合物及其涂层制备策略具有简单、高效和普适性强的特点,涂层的抗感染和抗凝血性能可按需调控,这为血管内医用导管类器械降低细菌感染和血栓等相关并发症提供了一种可产业化的新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23802
-
计算机 1744
-
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7795
-
北京嘉城信合汽配贸易有限公司 20825
-
创新实业发张有限公司 17831
-
北京三和同舟会议会展有限公司 8025
-
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 20793
-
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 1822
-
甘肃阳光假期国际旅行社 1815
-
第十三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暨渗 1936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1760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825
-
香港维科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22791
-
上海师范大学 20819
-
北京龙泉季诺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17837
-
汉斯科研出版社 1842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20881
-
上海市新材料协会 20881
-
IWCST2018会务组 22817
-
webcheck 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