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整体极化示意图和矢量介子自旋整体极化测量原理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890710、12025501、12147101)等资助下,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课题组与合作团队首次在RHIC-STAR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该成果为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中的强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研究成果以“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φ和K*0介子的整体自旋排列模式(Pattern of global spin alignment of φ and K*0 mesons in heavy-ion collisions)”为题,于2023年1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557-5。
自旋是基本粒子具有的内禀角动量。如果把自旋的粒子想象成旋转的陀螺,与陀螺转轴方向类似,粒子的自旋也存在方向。非对心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会沿着反应平面法线方向产生巨大的轨道角动量,该角动量会以流体涡旋的形式传递到QGP中,QGP中的粒子可通过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产生自旋极化,这一相对反应平面方向的自旋极化效应称为“整体极化”效应。
研究团队建立方法,测量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φ和K*0介子的整体自旋排列:通过跟踪这些粒子的衰变产物相对于反应平面法线方向的角分布,将其转换为母粒子处于三种自旋状态的概率,从而实现母粒子的自旋排列密度矩阵的测量(图)。在没有整体自旋排列信号时,测量的粒子处于三种自旋状态的概率相同,正如K*0介子结果所示;但对于φ介子,其自旋处于某一种状态的概率高于其他两种状态,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
这一实验现象可通过在高温高密核物质中引入强相互作用的局部涨落理论来定性解释。该研究工作确定了高温高密核物质“整体极化”新效应,实证了中国理论核物理学家提出的超子和矢量介子的自旋整体极化理论,为强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0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7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8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406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410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8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1248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725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706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921
-
【院校速递】今日院校科研十大要闻04-30
-
学生党焦虑:With Edito04-30
-
投稿前如何避免争议?- 三步走策04-30
-
投稿系统遭遇技术瓶颈?解析Wit04-30
-
小修=录取通知书?警惕学术期刊的04-30
-
張家界中國國際旅行社 17786
-
广东省唯港商务 17902
-
上海聚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1800
-
美国科研出版社 1837
-
重庆工商大学 22793
-
中铁十六局集团 17883
-
20799
-
义乌会展有限公司 17825
-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1788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1913
-
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 1855
-
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3807
-
金豆实业公司 20783
-
世界医联(北京)国际中医药研究院 22962
-
清华大学材料系 20857
-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 17842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 1815
-
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800
-
2017年经济、管理工程与营销国 20910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