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在灵长类脊髓衰老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9
![]() |
图 AIMoN-CPM通过旁分泌CHIT1蛋白驱动运动神经元衰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49301、921682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在灵长类脊髓衰老的机制和干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CHIT1阳性小胶质细胞驱动灵长类脊髓运动神经元衰老(CHIT1-positive microglia drive motor neuron aging in the primate spinal cord)”为题,于2023年10月31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783-1。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重要桥梁,支配着全身各种运动功能,而这些运动调节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是运动神经元。脊髓的老化可能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引发行动不便、心律失常、血压失调、胸闷气短等问题,是老年人多种慢病共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迄今,国际上对于脊髓衰老的机制仍知之甚少。
研究团队发现一群全新的在年老灵长类动物脊髓中特异存在的CHIT1阳性小胶质细胞亚型,并将其命名为AIMoN-CPM(Aging-Induced Motor Neuron toxic CHIT1-Positive Microglia),这类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CHIT1激活运动神经元中的SMAD信号,进而驱动运动神经元衰老。进一步研究发现,CHIT1含量在老年人和猴的脑脊液和血清中均显著升高,提示CHIT1可以作为度量灵长类脊髓年龄的体液标志物。此外,维生素C能有效抑制CHIT1诱导的运动神经元衰老,而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延缓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衰老和退行(图)。
这项研究系统绘制了灵长类脊髓衰老的表型、病理及细胞分子特征,并揭示了一种可促进运动神经元衰老的新型小胶质细胞AIMoN-CPM,鉴定了一种可度量人类脊髓衰老程度的体液标志物,为延缓运动神经元衰老提供了潜在靶点,为延缓人类脊髓衰老、实现老年共病的积极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1939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468
-
《时代技术》投稿全攻略:一位审稿499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60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3957
-
中科院已正式发布2024年预警期861
-
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733
-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1138
-
2024年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121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391
-
SCI论文插图全攻略:从规范解析08-01
-
国际学术会议参加经验是怎么样的呢08-01
-
掠夺性会议是怎么进行判断的呢?—08-01
-
SCI论文投稿费怎么交?202408-01
-
ACPEE 24271
-
北京龙泉季诺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18040
-
山东龙口市南山酒店管理公司 17985
-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23188
-
北京理工大学 20982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826
-
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 23268
-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4086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859
-
长征医院中医科 21269
-
APISE 23078
-
世界水土保持协会 23195
-
International As 8032
-
天津市南开大学 18041
-
WILL 2083
-
上海领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18095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4229
-
中国力学学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 17925
-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3218
-
碧桂园凤凰酒店管理公司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