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陈吕军团队揭示能-水基础设施共生的降碳、节水与经济效益

2024/04/22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陈吕军教授团队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丹妮斯·莫泽罗(Denise L. Mauzerall)教授团队合作,在燃煤电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共生效益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背景下,团队提出,“基础设施共生”将在现有基础设施独立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环境绩效改善潜力。研究以中国燃煤发电与污水处理两类基础设施的共生策略为例,揭示了其在降碳、节水和经济方面的综合效益。

20221028-环境学院陈吕军教授团队发文揭示能 水基础设施共生的降碳、节水与经济效益-郭扬-燃煤电厂实景图.jpg

燃煤电厂

20221028-环境学院陈吕军教授团队发文揭示能 水基础设施共生的降碳、节水与经济效益-郭扬-污水处理厂实景图.jpg

污水处理厂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以及在2025年前将缺水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提升到25%的目标。燃煤电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共生有助于以上目标的实现。2019年,我国污水处理厂出水仅20%被重复利用,再生水利用仍有巨大潜力。同时,煤与污泥的掺烧是我国政策提倡的燃煤电厂改造方案,截至2019年已有约30个试点项目投入运行。

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类别基础设施的独立优化,基础设施共生还未得到充分关注。本研究分析了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和污泥作为燃煤电厂替代水源和燃料的共生策略优化方案及环境经济效益。研究开发了厂级数据库,包含约2400座燃煤电厂和约42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而运用优化算法、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识别了成本有效的优化共生方案,并量化了环境与经济效益。

20221028-环境学院陈吕军教授团队发文揭示能 水基础设施共生的降碳、节水与经济效益-郭扬-研究框架.jpg

研究框架

研究发现,此基础设施共生策略可实现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6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全国污水处理部门和燃煤发电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29%和0.28%;可实现每年节约淡水3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燃煤发电部门淡水消耗的62%;同时每年削减燃煤发电和污水处理的全系统成本34~120亿元。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的此二类基础设施具有较好的地理邻近特性,在总体效益中贡献约50%的温室气体减排,以及约60%的淡水节约和成本削减。此外,约80%的碳、水和经济效益可通过总体方案中32%的污泥连接和44%的再生水连接得以实现,即优先发展少数关键设施连接可获得大部分环境经济效益。

10月24日,上述成果以《燃煤电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共生效益》(Benefits of infrastructure symbiosis between coal pow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为题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环境学院2019届博士毕业生郭扬(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施密特科学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陈吕军、丹妮斯·莫泽罗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环境学院田金平研究员、2019级直博生吕一铮、2022届博士毕业生胡琬秋为论文合作作者。

论文提出了燃煤发电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共生的分析框架和高分辨技术方案,为可持续基础设施系统开发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污泥掺烧和再生水回用是燃煤发电和污水处理部门间的合作共赢机会,有助于实现污泥处置、淡水节约和碳减排等多重环境目标。论文建议未来城市规划应考虑发电厂和污水处理厂之间的邻近性,以实现环境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综合考量我国各区域(如缺水省份)具体政策愿景,可进一步平衡技术可行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制定基础设施共生的最佳实践方案。总体而言,燃煤发电和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共生激励政策将有效促进我国减碳和节水目标的实现。

陈吕军团队长期致力于产业生态系统工程、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为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等推进产业及园区生态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丹妮斯·莫泽罗团队长期从事中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在空气质量、公共健康、水资源、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协同效益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普林斯顿大学马化腾基金、施密特科学研究员项目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年测绘、遥感技术与海洋通信国际会议(ICSRSTMC 2025)(2025-10-24)

第二届无人系统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USAC 2025)(2025-12-26)

2025年第九届商务与信息管理国际会议 (ICBIM 2025)(2025-9-19)

2025年通信工程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CEAI 2025)(2025-9-19)

中欧科学家论坛暨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学术会议(AIAM 2025)(2025-10-23)

2025年第14届运输和交通工程国际会议 (ICTTE 2025)(2025-12-19)

2025年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工程国际会议(IUPDM 2025)(2025-9-20)

2025材料、光电子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ICMON 2025)(2025-10-18)

2025年智能控制、自动化与动力系统优化国际会议(ICAPSO 2025)(2025-9-30)

第十一届机械制造技术与工程材料国际学术会议(ICMTEM 2025)(2025-11-2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