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张少君团队在中国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碳减排的驱动因素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0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少君副教授团队在中国电动汽车生命周期二氧化碳(CO2减排的驱动因素解析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系统更新了涵盖车辆与燃料系统、上游电力、电池和关键金属行业等多部门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解析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技术进步和低碳发展对中国电动汽车生命周期二氧化碳(CO2)减排的协同贡献。研究克服以往生命周期模拟大量依靠国外模型带来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了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的精细化程度。相关结论可为中国交通碳减排、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和应对国际电池碳壁垒提供重要的方法和数据支撑。

随着中国电力清洁化及电动汽车能耗降低,中国电动汽车在行驶阶段由于电力使用导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已经取得并将持续实现大幅的削减。研究表明,纯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油车在燃料周期阶段(又称“从油井到车轮”,英文Well-to-Wheels,简写为WTW)的二氧化碳(CO2排放削减比例从34%(2015年)增至57%(2020年),并有望达到69%(2030年)。另一方面,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能量密度的显著提升,促成动力电池对应的二氧化碳(CO2强度的显著下降。2015年三元锂电池的生命周期CO2平均排放强度为158kg∙kWh-1,2020年下降至111kg∙kWh-1,其中较为先进的电池已经实现了86kg∙kWh-1,预计到2030年可实现58kg∙kWh-1。磷酸铁锂电池生命周期二氧化碳(CO2平均排放强度较三元锂电池低30%~50%(图1)。

20230519-环境学院张少君团队在中国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碳减排的驱动因素解析方面取得进展-王放-图1.jpeg

图1.中国三元锂电池(NCM)及磷酸铁锂电池(LFP)的生命周期CO2排放强度(kg∙kWh-1

随着燃料周期二氧化碳(CO2的快速减排,材料周期二氧化碳(CO2减排的需求日益凸显。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在2015、2020及2030年的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CO2排放强度分别为223、165及93g∙km-1,相比于传统汽油车削减23%、41%及53%;其中材料周期的占比分别为27%、38%及45%(图2)。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电比例较高的华北电网地区(2015年煤电比例高达80%),2015年纯电动汽车生命周期二氧化碳(CO2与燃油车已基本相当,2020年可实现生命周期二氧化碳(CO2减排20%以上,表明电动汽车相对传统汽油车碳减排优势在逐渐放大。

20230519-环境学院张少君团队在中国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碳减排的驱动因素解析方面取得进展-王放-图2.jpeg

图2.2015、2020及203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CO2排放强度

研究详细解析了各行业部门进步对中国纯电动汽车的二氧化碳(CO2减排的相对贡献。以2020~2030年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为例(图3),其二氧化碳(CO2排放强度共减少了52g∙km-1。其中,约40g∙km-1得益于清洁电力的持续推广(届时煤电占比有望从当前的60%下降至36%),约11g∙km-1得益于汽车电耗的下降及充电效率的提高,另外有12g∙km-1归功于动力电池性能的改善尤其是能力密度的提升。

20230519-环境学院张少君团队在中国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碳减排的驱动因素解析方面取得进展-王放-图3.jpeg

图3.中国纯电动汽车CO2减排的多行业部门驱动因素的贡献

该研究成果5月16日以“中国纯电动汽车减碳进程中的多部门驱动因素”(Multisectoral drivers of decarbonizing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in China)为题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新刊》(PNAS Nexus

环境学院2018级博士生王放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少君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吴烨教授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艺术、服装设计与纺织科学国际会议(FDTS 2025)(2025-07-26)

第八届声学、振动、噪声控制国际研讨会(CAVNC 2025)(2025-08-09)

2025年矿山工程、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MEGEEE 2025)(2025-08-10)

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AI)赋能科技成果评估转化与高价值专利布局高级研修班(8月青岛)(2025-08-13)

第六届清洁能源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EPE 2025)(2025-08-15)

2025年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TBAI2025)(2025-08-21)

2025年第三届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前沿国际会议(CFIMA 2025)(2025-08-22)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IoTAIMA 2025)(2025-08-22)

第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国际学术会议(MCAI 2025)(2025-08-22)

第十届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 2025)(2025-08-22)

2025交通运输、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会议(TLSCM 2025)(2025-8-26)

2025年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科学国际会议(HWRES 2025)(2025-9-10)

2025船舶、海洋工程与航海技术国际会议(ICSMENT 2025)(2025-10-18)

2025年心理学与科学教育国际会议(ICPSE 2025)(2025-8-16)

2025年化工、材料与检测技术国际会议(CMTT 2025)(2025-8-27)

2025年城市规划与交通基础设施国际会议(ICUPTI 2025)(2025-8-24)

2025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MSCECE 2025)(2025-8-26)

2025年建筑技术与工程管理国际会议(ICBTEM 2025)(2025-9-18)

第六届土壤修复与植物保护国际会议(SRPP 2025)(2025-11-28)

2025年艺术学、语言与文化国际会议(ICALC 2025)(2025-8-9)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